李小姐
Tel: 13776048096
微信:13862104012
美国对等关税政策进入90天缓冲期,仍让全球供应链陷入地缘政治与海外成本重新分配的思考中,对于已部署东南亚产能的台湾PCB业者而言,初步虽未见直接影响、设厂计划不变,惟量产进度恐因消费景气间接放缓,且未来台厂在全球布局也将变得更加审慎。
近年为分散地缘政治风险,台商PCB纷纷启动「中国加一」策略,即在中国大陆之外再找出「第三地」厂区,台商PCB业者积极在东南亚设厂,其中以泰国投资最热,今年将进入试量产高峰。据统计,至少有20家台商PCB大厂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设立新生产基地,包括臻鼎-KY、欣兴、金像电、健鼎、敬鹏、华通等在泰国设立新厂,健鼎聚焦在越南投资,PSA集团旗下瀚宇博及精成科则在马来西亚设厂。
然而,这批「第三地」产能才刚开出,便迎来高关税挑战。美国总统川普对全球课征关税,对中国台湾省税率是32%,而越南、泰国则分别被课征46%与37%税率,高于台湾省本地,PCB业者第一时间直言,原先为了要避开贸易战而选的替代生产基地,如今却反而面临更严苛关税「很头痛」。
PCB业者多谨慎看待关税政策细节及协商结果出炉,短期内,泰国厂对输美产品的投产转为保守,长期来看,则依协商结果调整速度与方向,需更审慎评估报酬率与风险。不过,并非所有台厂都陷入焦虑,多数业者仍指出「关税冲击有限」有3大原因,其一,PCB产品直接输美比重低;其二,过去多为FOB(离岸交货条件)交易,由客户负责关税支出,直接影响不大;其三,毛利率高的客户承受能力强,短期订单并未松动,未来关税发展仍需与上下游业者密切讨论是否调整。另一方面,美国制造看似为新选项,供应链则要面对生态系不完整及人力成本过高的挑战,业者宁愿承担高关税,臻鼎董事长沈庆芳强调,PCB产业性质与组装厂不同,设备投资较高,在美国并不适合PCB生产,现阶段也不会赴美建厂。
此外,尽管中国大陆厂区仍是台商PCB主要生产基地,但在报复性关税累加达145%的压力下,已有部分业者重新检视陆厂定位与功能,朝向「内需市场专用厂」或「转单中继基地」转型。
【来源】:工商时报
版权声明:本文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代表本平台观点,仅为分享使用,如涉及版权与信息错误问题,敬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。谢谢!
李小姐
Tel: 13776048096
微信:13862104012